2021-07-09 / 3186
摆账网资讯播报:证监会新闻发布会消息汇总:严厉打击四类操纵市场、内幕交易案件2020年以来,证监会依法启动操纵市场案件调查90起、内幕交易160起,合计占同期新增案件的52%;作出操纵市场、内幕交易案件行政处罚176件,罚没金额累计超过50亿元。
摆账网资讯播报:证监会新闻发布会消息汇总:严厉打击四类操纵市场、内幕交易案件
2020年以来,证监会依法启动操纵市场案件调查90起、内幕交易160起,合计占同期新增案件的52%;作出操纵市场、内幕交易案件行政处罚176件,罚没金额累计超过50亿元。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号文件,从土地支持、优化行政审批、财政支持、减税降费、财政支持五个方面明确了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基本制度和配套政策。
7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召开政策吹风会,介绍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情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表示,人才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在一个城市里,年轻人有希望,城市有未来,而年轻人有希望,国家有未来。因此,解决年轻人和新市民的住房问题是各级政府的责任,也是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府应该有内生动力去做这件事。
住房租赁问题再次受到广泛关注。其中,一线城市尤其吸引大量年轻人,但房价和租金价格相对较高,因此解决住房租赁问题,保障新市民安居更为迫切。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6月份,北、广、深三地住房平均租金分别达到91.78、99.32、60.58、90.55元/平方米,整体涨幅领先于其他城市。
报告指出,一线城市作为大多数年轻人找工作的最佳选择,恰逢毕业季大量人口流入,导致租赁市场活动大幅增加,租金随之上涨。预计随着毕业生离校求职,外省市毕业生涌入,旺季效应仍将持续,一线城市租金水平仍有一定增长空间。
对于一些应届毕业生来说,高昂的租房费用已经让人难以承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了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均花了一定篇幅安排未来五年的住房租赁工作。相比之下,在此前的“十三五”规划中,大部分住房租赁问题仅被简略提及。
增加供应,促进职住平衡
无论是提供住房保障还是稳定租金,增加租赁住房供应都是最直接有效的措施。
根据北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针对中低收入家庭的自住需求,大力筹集建设各类租赁住房,提高公租房备案家庭保障率,新增供应单位数量占比不低于40%。新增集体土地租赁住房和其他政策性租赁住房占总供应量的比例不低于15%。
上海提出了更加具体的量化目标,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拓宽人才住房租赁房源筹集渠道。到2025年,全市人才住房租赁规模达到20万套。
上海还单独提出,增加城市基本服务人员宿舍型租赁住房供应,到2025年提供40万套以上租赁住房(含房间和宿舍床位)。
广州在“十四五”规划中没有明确提到量化目标,但明确表示将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将租赁住房用地计划单列。据广州披露的“十三五”期间,累计筹集保障性安居工程(含租赁补贴)8.89万套,超目标值5.75万套。
深圳并未提及未来五年租赁住房的数量目标,但7月7日,深圳市住建局发布《住房发展2021年度实施计划》号文件,计划今年供应37公顷租赁住房用地,约占全年规划363.3公顷住宅用地的1/10,计划建设和筹集10万套(间)租赁住房。在深圳当地房地产研究人员看来,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除了增加总供应量,大量出租房屋也同样重要。
深圳中心城市的一名房地产经纪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北京和上海都强调职业与居住的平衡。其中,上海提出鼓励中心城区老旧商业建筑改造为租赁住房,为周边就业人口提供生活配套。
北京做了更具体的安排,包括围绕重点功能区和产业园区建设租赁住房,提高当地就业率,促进职业与住房的平衡;“十四五”期间,中心城区住宅用地优先用于建设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中小套型住房,中心城区租赁住房供给适度增加。
此外,为提高通勤便利性,北京还提出协调轨道交通建设和住宅用地供应,加大大站、市郊通勤铁路快线沿线住宅用地供应。
多主体、多渠道保障
一般来说,个人房东提供的出租屋数量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会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如果要大量增加供应,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告诉记者,考虑到2017年至2019年部分大城市已出让租赁土地并划拨租赁住房,接下来将形成大规模供应,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将对租赁住房用地进行单独规划,未来供应将持续增加。
然而,由于开发商的高杠杆和快周转模式,许多房地产企业不愿意开发长期租赁住房。
一位开发商告诉记者,机构房东不同于个人房东,基本上很难避税。此外,大城市租金回报率不高,融资成本难以覆盖。因此,从财务角度来看,很难有自持租房的积极性。
《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提出了利用现有土地降低土地成本、给予税收优惠、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市场化方式向保障性租赁住房自持主体提供长期贷款等一系列保障和优惠措施。
在各自的“十四五”规划中,贝尚广深还提到了租赁住房建设的多主体、多渠道融资措施,包括: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国有企业
李宇嘉指出,盘活低成本的存量空间,将成为租赁住房的主要供应方式,这样可以从源头控制房源成本,实现低租金。
此外,深圳还专门提出,鼓励城中村规模化租赁,持续改善城中村居住环境和配套服务,持续发挥城中村作为低成本居住空间和职住平衡稳压器作用。
“十三五”期间,曾有开发商、租赁机构将深圳一些城中村住房改造为长租公寓,虽然环境大为改善,但也因为推高片区租金而引起诟病。
在保留低成本居住空间与提升居住品质之间,如何取得平衡?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总监何倩茹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如果希望保留城中村的低租金,则不宜追求过度改造,可以由政府主导,重点改善消防安全、卫生环境等即可。
当前,城市竞争很大程度是人才的竞争,甚至是人口的竞争,而对于房价高企的大城市而言,要想吸引和留住人口、人才,有必要给他们提供安居保障。
(摆账网资讯播报)解决住房困难和房租高的问题。一线城市在“十四五”期间采取了许多措施来确保住房租赁的发展
2021-07-09 / 3186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号文件,从土地支持、优化行政审批、财政支持、减税降费、财政支持五个方面明确了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基本制度和配套政策。
7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召开政策吹风会,介绍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情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表示,人才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在一个城市里,年轻人有希望,城市有未来,而年轻人有希望,国家有未来。因此,解决年轻人和新市民的住房问题是各级政府的责任,也是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府应该有内生动力去做这件事。
住房租赁问题再次受到广泛关注。其中,一线城市尤其吸引大量年轻人,但房价和租金价格相对较高,因此解决住房租赁问题,保障新市民安居更为迫切。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6月份,北、广、深三地住房平均租金分别达到91.78、99.32、60.58、90.55元/平方米,整体涨幅领先于其他城市。
报告指出,一线城市作为大多数年轻人找工作的最佳选择,恰逢毕业季大量人口流入,导致租赁市场活动大幅增加,租金随之上涨。预计随着毕业生离校求职,外省市毕业生涌入,旺季效应仍将持续,一线城市租金水平仍有一定增长空间。
对于一些应届毕业生来说,高昂的租房费用已经让人难以承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了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均花了一定篇幅安排未来五年的住房租赁工作。相比之下,在此前的“十三五”规划中,大部分住房租赁问题仅被简略提及。
增加供应,促进职住平衡
无论是提供住房保障还是稳定租金,增加租赁住房供应都是最直接有效的措施。
根据北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针对中低收入家庭的自住需求,大力筹集建设各类租赁住房,提高公租房备案家庭保障率,新增供应单位数量占比不低于40%。新增集体土地租赁住房和其他政策性租赁住房占总供应量的比例不低于15%。
上海提出了更加具体的量化目标,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拓宽人才住房租赁房源筹集渠道。到2025年,全市人才住房租赁规模达到20万套。
上海还单独提出,增加城市基本服务人员宿舍型租赁住房供应,到2025年提供40万套以上租赁住房(含房间和宿舍床位)。
广州在“十四五”规划中没有明确提到量化目标,但明确表示将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将租赁住房用地计划单列。据广州披露的“十三五”期间,累计筹集保障性安居工程(含租赁补贴)8.89万套,超目标值5.75万套。
深圳并未提及未来五年租赁住房的数量目标,但7月7日,深圳市住建局发布《住房发展2021年度实施计划》号文件,计划今年供应37公顷租赁住房用地,约占全年规划363.3公顷住宅用地的1/10,计划建设和筹集10万套(间)租赁住房。在深圳当地房地产研究人员看来,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除了增加总供应量,大量出租房屋也同样重要。
深圳中心城市的一名房地产经纪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北京和上海都强调职业与居住的平衡。其中,上海提出鼓励中心城区老旧商业建筑改造为租赁住房,为周边就业人口提供生活配套。
北京做了更具体的安排,包括围绕重点功能区和产业园区建设租赁住房,提高当地就业率,促进职业与住房的平衡;“十四五”期间,中心城区住宅用地优先用于建设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中小套型住房,中心城区租赁住房供给适度增加。
此外,为提高通勤便利性,北京还提出协调轨道交通建设和住宅用地供应,加大大站、市郊通勤铁路快线沿线住宅用地供应。
多主体、多渠道保障
一般来说,个人房东提供的出租屋数量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会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如果要大量增加供应,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告诉记者,考虑到2017年至2019年部分大城市已出让租赁土地并划拨租赁住房,接下来将形成大规模供应,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将对租赁住房用地进行单独规划,未来供应将持续增加。
然而,由于开发商的高杠杆和快周转模式,许多房地产企业不愿意开发长期租赁住房。
一位开发商告诉记者,机构房东不同于个人房东,基本上很难避税。此外,大城市租金回报率不高,融资成本难以覆盖。因此,从财务角度来看,很难有自持租房的积极性。
《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提出了利用现有土地降低土地成本、给予税收优惠、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市场化方式向保障性租赁住房自持主体提供长期贷款等一系列保障和优惠措施。
在各自的“十四五”规划中,贝尚广深还提到了租赁住房建设的多主体、多渠道融资措施,包括: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国有企业
、高校、科研机构等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等建设租赁住房;鼓励产业园区、大型企事业单位新建人才公寓;鼓励存量低效商业、办公、厂房等建筑改造为租赁型职工集体宿舍或公寓等。李宇嘉指出,盘活低成本的存量空间,将成为租赁住房的主要供应方式,这样可以从源头控制房源成本,实现低租金。
此外,深圳还专门提出,鼓励城中村规模化租赁,持续改善城中村居住环境和配套服务,持续发挥城中村作为低成本居住空间和职住平衡稳压器作用。
“十三五”期间,曾有开发商、租赁机构将深圳一些城中村住房改造为长租公寓,虽然环境大为改善,但也因为推高片区租金而引起诟病。
在保留低成本居住空间与提升居住品质之间,如何取得平衡?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总监何倩茹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如果希望保留城中村的低租金,则不宜追求过度改造,可以由政府主导,重点改善消防安全、卫生环境等即可。
当前,城市竞争很大程度是人才的竞争,甚至是人口的竞争,而对于房价高企的大城市而言,要想吸引和留住人口、人才,有必要给他们提供安居保障。
推荐文章